提交您的藝術作品
所有版權仍歸屬其原創作者,展出的作品將不能被下載或出售,我們可以添加藝術家本人網頁的链接。
2022年10月13日,在怙主頂果欽哲仁波切圓寂日周年紀念活動上,在滿天繁星照耀下的印度比爾鹿野學苑,仁波切發表了一段關於珍惜我們內在和外在上師的簡短談話。由於時間倉促來不及做現場直播,現在我們將包括音樂供養在內的活動視頻(英文)與大家分享。同時我們也特地為其中仁波切的談話部分製作了中文字幕便于我們的華語朋友觀看,以期共沾法益。
以下為仁波切談話的中文翻譯:
“上師無量無邊,廣大浩瀚。假如能見到上師的真實自性或境界,你就會意識到,我們將上師局限於老師、教練、嚮導的層次,是很不幸的事。我可以挺自信地這樣講,對上師這個現象的尊崇與珍視,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勝過這片土地,勝過我們現在所處的印度這個國家,但我不知道這是否會再持續一百年,或許連五十年都持續不了。
根本上,珍視上師就是珍視「我們能認知」這個事實。我們能認知,我們有能力覺知,這是你我都擁有的東西,我們全都擁有這種有意識的能力,而且這是我們擁有的力量最強大的東西。像是意識、認知等等的這些詞彚,極其有限。實際上,你並不真正需要這些詞彚,因為你肯定在當下這一刻是有覺知的。它可以是十分世俗的東西,像是周遭的昆蟲、清涼的微風、我現在所講的話,或是這些燈,但不只這些,還有一個持續不斷的覺知流。這是我們擁有的,無需求取,無需開發,無需建構,我們本具即有。
然而,如偉大的薩惹哈所說:如果不知道如何運用,它也能讓你非常痛苦。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為我們持續地有所覺知,我們不斷意識到某些東西。般若智慧是這覺知的一個要素,如果沒有般若智慧相隨,這種有意識的能力、這種覺知事物的能力可能會令人十分痛苦,有時甚至會讓人懷疑如果沒有這個稱作「心」的覺知會不會比較好?因為這樣我們就不必競爭,不必參照什麽,不必比較,不會感到被冷落,不會缺乏安全感等等。而我們很多人並沒有這種般若智慧相伴, 即使這般若智慧一直都在我們心中,是我們本具的。
可以說,這個般若智慧即是真正的、最本質的上師,是我們全都擁有的。這種般若智慧是由上師們為我們引介、教導、開示和培養,包括直接上師和傳承祖師們。正是經由他們的加持、他們的善巧方便和他們的智慧,我們才有希望、才有機會去至少欣賞這種覺知能力。許許多多的眾生甚至對自己能有意識這件事毫無興趣——當然他們意識到很多事物,卻對自己能意識到很多事物這個事實不感興趣。對此覺知、意識能力的濃厚興趣,需要被激發、培養、保護與維續,就此還有什麽比實體上師、多彩多姿的上師、可度量的上師、有名字的上師、具參考點的上師更好的因緣呢?因為我們是如此習慣於這些。
今天是怙主頂果欽哲仁波切的紀念日,他是極多有福修行人的上師,我敢肯定甚至在座也有許多人見過他。怙主頂果欽哲仁波切是蔣揚欽哲旺波的化身。或許我不應該說這個,但怙主頂果欽哲仁波切也是其中一位最後的伏藏師。他也是一位非常非常偉大的人,仁慈善良,心胸開闊,如山一般。回顧他的長遠影響,僅以他的幾位學生為例,包括竹巴噶舉傳承的先扎仁波切、蘇芒噶舉傳承的邱陽創巴仁波切等等的諸位大師,他們都各自顯現為如明燈一般的上師。只有我落單,其實我可能是他最懶惰、最散亂、最缺乏自律的學生了。基本上,幾乎我所知道和領受過的一切,全都來自於他。我努力將他視為金剛持,我努力讓自己記住這是我自己般若智慧的顯現。我需要記得:我必須做的就只是憶念他,即使只是他的一部分——可以是他的相貌、他的教法,甚或僅是他的名號。
因為像我們這樣的眾生總是如此散亂,所以我們需要不時地創造外緣來幫助自己憶念上師,例如他的圓寂周年紀念日。雖說上師的加持一直存在,但對我們這些迷妄眾生來說,我們受到紀念日、形相、名字等概念的束縛。密續中說,如果在某些特定日裏憶念上師,比如他的圓寂日,會讓我們得到上師的加持,僅此即能讓我們更貼近本具的上師,即般若智慧。所以,希望我們今天這個聚會能給予我加持,也給予在場所有與會者加持與灌頂,並讓我們最終認出真正的上師,即我們的心性。”
請點擊此處下載仁波切開示的中文翻譯文字稿。
請點擊此處前往影音中心觀看有關視頻。
悉達多本願會
https://calendar.google.com/calendar/u/0/[email protected]
https://calendar.google.com/calendar/u/0/[email protected]
所有版權仍歸屬其原創作者,展出的作品將不能被下載或出售,我們可以添加藝術家本人網頁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