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藏傳佛教受宗派主義威脅面臨凋零,蔣揚欽哲旺波、蔣貢康楚羅卓泰耶和秋吉林巴聯袂在雪域發起並推廣利美(不分教派)運動,有力地為佛教各派註入新鮮活力,並拯救眾多傳承免於滅絕。 現任欽哲仁波切繼續秉持此精神,始終忠於他所服務的各教派和傳承,毫不加以混淆,對極微細節亦絕無忽略。
此外,仁波切還特意推廣那些式微的傳統修行方式,尤其是這些教法的「口傳」(藏文「嚨」),例如他曾於2006-07年的冬天,歷時三個月在印度炯達拉的「確吉羅卓因明學院」給予僧俗眾甘珠爾(佛之教言)的口傳。
領受過廣泛傳統佛教教育的仁波切, 將自己對佛教哲學和理論的一切理解,皆歸功於他在印度薩迦學院所度過的時光。 仁波切也曾從各個傳承的諸多大師處領受過極為豐富的實修指導;而他的主要上師,位於「頂嚴處」的是尊貴的祜主頂果欽哲仁波切。
在1980年代早期,仁波切初次出洋抵澳洲開示起,他出於各種目的與意願,而行走各地傳法的腳步不曾停歇;他並一路上創立了多個國際化組織,來踐行和拓展其佛行事業的範疇。 其中悉達多本願會組辦、發行和保存仁波切的教法; 欽哲基金會則為達成仁波切的宏願,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而84000致力將佛陀教言翻譯為現代語言; 蓮心基金會指導一系列項目,用以幫助難民,尤其是受虐或貧困婦孺。仁波切近期的項目之一是成立於2010年的「南蒙學會」(Lhomon Society),旨在通過教育在不丹推廣可持續性發展。
仁波切的多部佛教著作已被翻譯為多種語言:如《近乎佛教徒》或《正見》(2006)、《不是為了快樂》(2012)和《上師也喝酒?》(2016)。 仁波切亦因三部自編自導的影片,在佛教圈外而知名:《高山上的世界盃》(1999)、《旅行者和魔術師》(2004)、《祈福》《另譯:舞孃禁戀》(2012)、《嘿瑪,嘿瑪》(2016)和《尋找長著獠牙和鬍鬚的她》(2019)。
隨著佛法持續在世界各地的推廣傳播,佛法現今也被若干不同文化同化與吸收。 但正如仁波切切中時弊的指出,雖然伴隨藏傳佛教的文化包裝是個選項,佛法本身並不需要現代化。 釋迦牟尼是位佛,從而是全知者,因此他說出的每一個字、他啟發的每個傳統、他傳承的每個面向,如同在佛陀的時代一樣,在今天同樣恰當和必要。 仁波切在教授中反複強調:應該首要關注於佛法的見地,而不是其所附屬的族群背景、不要遲疑去留心潛入當代靈修之道的缺陷和墮落,以及對二十一世紀佛法師生面臨的挑戰直言不諱。